作为岛城最早试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市南区湛山小区早在2000年开展了以废旧电池回收等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后又成为岛城首批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青岛作为全国46个试点城市之一,要在2020年底前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市的推进,湛山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如何?居民是否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早报记者连续多天进行了实地调查。
■探访
多年垃圾分类已养成习惯
“支持垃圾分类 行小善建大爱”“分类让垃圾变宝 和谐让青岛微笑”……走进湛山小区,随处可见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每栋楼前、每个路口都设置了灰色、绿色两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其中,绿色垃圾桶用来装厨余垃圾,灰色垃圾桶装其它垃圾。
9月17日、9月18日,早报记者选择了早、中、晚3个时间段分别在湛山小区进行蹲点观察,发现小区里许多老年人都已养成了对垃圾分类的习惯,在家就按照绿色、灰色两种垃圾袋分别将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好,然后将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扔到楼下相对应颜色的垃圾桶内。
记者观察时注意到,湛山小区9号楼前的垃圾桶垃圾分类做得非常好,绿色和灰色的垃圾袋分别都在各自的垃圾桶中,显得井井有条。记者在9号楼居民邹翠莲家中看到,绿色垃圾桶就放在餐桌旁,上面还套着绿色的垃圾袋,方便就餐过程中扔厨余垃圾。而装其它垃圾的灰色垃圾桶则放在阳台上。 “将两个垃圾桶分开放置,也是为了避免垃圾不分类乱扔。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些不适应,自己和家人还得绷着这根弦,想想什么垃圾放什么颜色的垃圾桶,现在我和家人早都养成习惯了,厨余垃圾扔餐桌旁的绿袋子,其它垃圾扔阳台上的灰袋子。”83岁的邹翠莲说,垃圾分类就要从“源头”开始,如果大家在家里不分好,环卫工人面对那么大的垃圾量很难再给分开。
手写感谢信鼓励垃圾分类
邹翠莲自退休后就被推选为湛山小区9号楼楼长,除了自己家里一直坚持做好垃圾分类,她还对全楼的垃圾分类开展不遗余力的推广。在湛山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刚开展时,她为了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曾经和小区保洁员一起进行垃圾分类两个月。“别人可能觉得我太过较真,但是真正跟着保洁员做一段时间,才能做到精准的垃圾分类。我还将街道上发的垃圾分类的宣传单页复印出来,每家每户发放让大家一起学习。 ”邹翠莲说。
邹翠莲走到客厅拿出一个厚厚的档案袋,里面都是这些年来她为推广垃圾分类准备的“功课”。袋子里有邹翠莲自己制作的从2013年开始记录的垃圾袋发放情况的表格,有街道上发的每一次宣传资料。早报记者还在这些材料里发现了感谢信。“这是我想出来的办法,居民们坚持分类垃圾一个月,我就会送给他一封我亲笔写的感谢信,这也是激励居民们坚持垃圾分类的一个小办法。 ”有了邹翠莲感谢信的“奖励”,再加上居民们的认真执行,9号楼一直在垃圾分类上坚持得很好。
■调查
年轻人租住户较少垃圾分类
记者在蹲点观察中发现:湛山小区老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坚持得比较好,而年轻人及租户比较多的居民楼,主动垃圾分类很少。在早7点到8点半这段时间内,有3名老年人到楼下扔垃圾,他们都对垃圾进行了分类。而18名匆忙的上班族,则只有两人进行了垃圾分类。记者注意到,有的人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扔进同一个垃圾桶,有的人则直接不分类,在同一个垃圾袋里将各种垃圾混装。
“我在家都分类,拿着两种颜色袋子下来了,早晨上班着急,就一股脑扔到一个垃圾桶里了,下次一定注意。 ”面对记者的询问,市民王先生有些不好意思。
对于大家普遍反映租住户不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邹翠莲说,自己每次都会给新搬入的居民家一份垃圾分类宣传单页和社区发放的垃圾袋。即使他们搬入的时候不到垃圾袋发放的时候,邹翠莲也会在上一次发垃圾袋时就替他们领好,入住后再交给他们。
针对有些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情况,湛山街道的保洁员会进行二次分类。每天下午3点开始,保洁员就会对垃圾桶内的垃圾二次分类和整合,把不满的垃圾桶整合在一起,并进行挑拣二次分类,然后把整合好的垃圾桶运到垃圾车指定清运地点。
声音
从试点到现在影响一代人
“最早是2000年试点废旧电池回收,2003年3月份开展垃圾分类时一共是577户,范围是东海一路西侧双号和太平角六路最早的18栋楼,小区全部实施是在2004年6月份。最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是把大家叫到一块开会,然后分配任务,当时确定试点后划分几个区域,类似于现在的网格化管理。”市南区湛山街道城区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海波介绍,现在全市正在推进新一轮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街道将根据要求重新调整垃圾分类的方式。对居民生活中产生的餐厨垃圾,通过引导大家沥干水分后,再投放到“其它垃圾”桶。虽然分类方式有了调整和变化,但垃圾分类在湛山小区从试点到现在已经影响了一代人。
正在打扫院子的丁贵斋两年前刚住进湛山小区,以前他并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在这两年中也受社区影响开始了垃圾分类。 “以前没有垃圾分类这个意识,现在住在这里,四周都有垃圾分类的宣传牌,也就自觉地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 ”丁贵斋说。
今年72岁的徐长春1998年就搬进了湛山小区,这也是他自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坚持垃圾分类的第15个年头。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不习惯,但是这是保护环境的事情,大家都应该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习惯。 ”徐长春除了自己进行垃圾分类,还带动自己的家人进行垃圾分类。现在徐长春的孩子搬到华阳路附近居住,但垃圾分类的习惯一直保留下来。对于徐长春一家来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