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襄城区龙堤滨江园小区正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近500户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4个月过去了,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如何,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运营方对试点工作又有哪些探索?10月7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象:传统垃圾箱消失
堆放着各种各样垃圾的大绿桶或大蓝桶,苍蝇、蚊子到处飞……这样的场景,在龙堤滨江园小区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今年5月底,湖北德澜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收集箱,智能垃圾分类礼品兑换机,垃圾袋自动发放机等智能机器安装在小区里,一时间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
随着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发放积分卡,居民们意识到小区要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了,到6月中旬,传统的垃圾桶全面撤出小区,每户居民丢垃圾必须进行分类。在接受督导员监督的同时,分类的垃圾按重量折合为积分,然后可以兑换可降解垃圾袋、防蚊水、香皂等日用品。“我们家兑换过防蚊水和垃圾袋了,现在全家人都愿意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保护环境。”采访时,63岁的居民武先生来投放垃圾,他认为这个做法很好。
居民:有好处但难坚持
生活垃圾怎样分类?“就是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居民田师傅脱口而出。
厨余垃圾用绿色可降解塑料袋投放,其他垃圾用灰色可降解塑料袋投放,可回收物再细分为金属、玻璃、纸张、塑料进行投放,有害垃圾细分为灯管、电子垃圾、过期药品化妆品进行投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最难分,比如一碗泡面,叉子、面碗是其他垃圾,泡面汤是厨余垃圾,需要耐心。”田师傅认为经过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基本了解,但习惯需要长时间培养。
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运营方湖北德澜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红梅告诉记者,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也有90%,准确率最高能达到85%。“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装垃圾的地方都没有蚊虫,也没有异味,环境变好许多。”田师傅认为。
运营方:前期督导和垃圾末端处理需跟上
“虽然现在比较顺利,但一开始还是挺难的。”罗红梅说,为了指导和监督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公司的工作人员当了一个多月的督导员,从早上七八点站到晚上九十点钟,并且每周或每半个月做一次公益活动,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很多居民担心花了大力气在前端分类,后端仍是所有垃圾倒进同一辆环卫车拉走。
罗红梅表示,居民完全不用担心,目前龙堤滨江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已探索了一套较成功的流程:配备专人管理,早晚两个时间段指导居民倒垃圾,然后再回收垃圾,可回收物卖掉,其他垃圾送到襄阳恩菲生活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送到湖北国新天汇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有害垃圾暂时保管。“如果大面积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的话,前期督导和垃圾末端处理需跟上,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罗红梅说。
生活垃圾分类——居民热情高 知晓率偏低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好处多,但居民对此持何态度,又了解多少呢?
10月2日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记者跟随樊城清河口办事处王家台社区志愿者敲门入户,随机走访了10个家庭,对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入户测试。
10户受访居民中,有4名男性、6名女性,其中,30岁以下的有2人,31岁-55岁的有4人,55岁以上的有4人。
推进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热情高
“这是好事,全力支持。”10日2日上午,在王家台社区王家台小区,在说到生活垃圾分类时,10户居民均表达了这样的声音。
居民王福强是一位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较多、平时也做得较好的居民。据他介绍,平时他在家中就设有3个垃圾桶,菜叶等垃圾放一个桶,剩菜剩饭等放一个垃圾桶,其他垃圾再放一个垃圾桶,“垃圾分类好处多,我平时看电视时学了不少知识。”
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测试显示,另外9户居民均有垃圾分类意识,而且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很高。
垃圾分类知识,居民掌握不全
虽然10户受访者均表示垃圾分类是好事,而且在生活中也有意识地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但具体说到垃圾分类的详细标准,大家普遍缺乏准确了解。
居民王秋改说,她自己无法准确地说出生活垃圾分哪几类,分类标准是什么,但知道哪些垃圾应该往哪里放。记者了解到,王秋改所说的分类,其实就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
关于垃圾分类,居民赵秀敏的说法更通俗易懂。她说:“准确的垃圾分类知识我不了解,平时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就按能卖钱的和不能卖钱的两种情况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王苗也像赵秀敏一样操作。她说,在自己家中,阳台上放有一个纸箱,能卖钱的就往纸箱里放,不能卖钱的就往垃圾桶里放,“更多、更准确的垃圾分类知识,我基本不了解。”
垃圾如何分类?居民给出这些建议
虽然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但10户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现状表示担忧。
居民张爱国称,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因此,要搞好垃圾分类,广泛宣传很关键,“如果仅设几个垃圾桶,居民不知道如何分类,没有用的。”
在王秋改看来,目前分类垃圾桶有些少了,她建议要多设一些分类垃圾桶,以此引导居民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王秋改还建议,垃圾分类最好从娃娃抓起,重点从学校开始宣传,“很多时候,大人不愿意去做的事,娃娃说话家长绝对听。”
居民汪桂琴是对垃圾分类了解最多的一位受访者,因为她在杭州市生活过一段时间,在她看来,杭州市对垃圾分类做得很好——杭州市的垃圾分类平时设有大中小和不同颜色的四个垃圾桶,不同垃圾往不同的垃圾桶里投放,“关键是人家的宣传做得十分到位,分类垃圾的宣传标语都贴到每一栋楼下面的第一个单元。”
在此次上门测试中,关于垃圾分类,居民戴丽的话说到了广大居民的心中:“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对于防止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在宣传垃圾分类时,要结合居民的切身利益来宣传,只有这样,广大居民才能深刻地意识到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才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
襄城西街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志愿者上岗了
10月6日,襄城古城办事处西街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志愿者走入居民区,向居民赠送垃圾分类袋。
当日一大早,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积极分子组成的垃圾分类督导志愿者小分队就带着红袖标来到居民区,他们挨家挨户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并分发垃圾分类袋。
据该社区负责人介绍,西街社区地处古城城圈内,老房子特别多,过去居民都是将垃圾丢在路边的垃圾桶里。现在虽然环卫部门将垃圾桶分为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但居民的习惯没有养成。
为此,该社区专门定制了一批垃圾分类袋,这样居民在家里丢弃垃圾时,就可以分类处理,然后再丢到公共的垃圾桶里。
该社区专门挑选积极分子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工作。他们除了要经常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普及垃圾分类基础知识,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逐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还要经常在垃圾投放点进行现场劝导、督促,指导、监督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不断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有效提升分类质量。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
“污染过的纸张、烟头、灰尘……我们要放在‘其他垃圾’桶内。”9月30日上午,市磁器街小学教育集团联合樊城陈老巷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活动,向全体师生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向大家宣讲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地沟油和洋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的意义等。
随后,学校老师现场演示了日常垃圾分类的方法。比如,牛奶盒、纸盒、玻璃瓶、旧衣物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平时做饭产生的菜帮、菜叶等属于厨余垃圾,电池、废旧电子产品等属于其他垃圾。
该校校长双志兵介绍,各班借助“班级微信群”,发布垃圾分类生活小常识等,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运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提高了学校师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也让“绿色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营造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氛围。